买到水龄16500年矿泉水? 如何让“抖机灵”的商家学会“好好说话”? 全球快看

来源生活这一刻   2023-06-14 19:09:45

15元买到矿泉水水龄16500年? 专家:这种说法不科学!

最近,上海的一位张女士,在高铁上花15元买了一瓶塑料瓶装矿泉水。包装上的一串数字引起了她的注意,上面写着“水龄16500±150年”。

张女士把矿泉水的照片发到了网上,还配了段文字,说:“等于是在喝古董(水)啊,才15元/瓶,不贵不贵。”这事儿引发网友热议。


(资料图片)

有网友调侃,花15块钱就能和万年前灭绝的猛犸象喝同款水,这岂不是超值了?有人感觉如此宣传没问题,说:“每一个水分子都是上古遗存,不管怎么消杀也是这样的,这么写确实没毛病。”但是也有人提出质疑,认为“这是忽悠消费者。”那么商家对此作何回应呢?

这款矿泉水的品牌为“珠峰冰川”,从张女士展示的图片看到,包装上还写着“珠峰水源地灌封装”。据上游新闻报道,珠峰冰川公司的客服回应称:“我们的水来自于珠峰的冰川水,沉降地下之后经过一个漫长的矿化过程,通过珠峰脚下的泉眼自涌到地表,出来的水是大约16500年。然后,为了方便储存和运输,经过杀菌工艺后原水灌封装。也就是说,你现在饮用的每一滴水,都是16500年前的。”

那么,“每一滴水都来自16500年前”的说法,有依据吗?公司客服解释:“这个数字是通过科学的手段,由专家组测算出来的,不是特别精准,大约是16500年前。”

客服说的到底对不对呢?水真的有年龄吗?大伙儿都知道,判断一棵树的年龄,主要看它的年轮。其实,水也是有“年轮”的。据河北长城网消息,“水是有年龄的,放射性同位素就是水的年轮。其中,用碳十四法测量,水的年龄范围为一千到五万年。”

据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水环所的郭先生介绍,水的年龄有很多种测试方法,包括碳十四法。水经过土壤入渗到含水层之间,这个过程有时候比较复杂。我们可以用碳十四法测量,测出来的数字叫作水的表观年龄,不是绝对年龄。因为水是流动的,在地层里面的含水层可能很古老,如果有年轻或年老的水补给,整个水的年龄情况就不一样了,所以没有一一对应关系。郭先生认为,拿着检测报告就直接说水的年龄,是不科学的。

对于企业宣传的“水龄16500±150年,天然矿泉水”的说法,郭先生表示:水喝得是否健康,跟所含微量元素有关,跟水的年龄是互不相干的两码事。要我说,商家拿水的年龄来营销,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吸引眼球卖出高价。那么年代久远的水值不值得消费者多花钱购买,这显然是个问题。

9元5片的富硒土豆引争议 下架后又换名售卖

类似的营销套路并不少见。很多人应该还有印象,今年2月,一家知名火锅店的土豆,引发了一起不小的风波。当时,西安一名消费者称,在巴奴毛肚火锅的一家门店点了18元一份的土豆,结果发现整份菜只有5块薄切片。该店解释称,这个是富硒土豆,微量元素很多。随后火锅店又发布致歉公告表示,由于管理的失误,导致顾客对土豆的分量产生了误解,顾客展示的实际上是小份的量,西安门店的售价为9元。

9块钱5片,网友们也觉得有点贵。毕竟,大家在超市买土豆也就一两块钱一斤。还有专家表示,在消费者选购时,除非当地缺硒,否则不用特地去补。常规饮食中摄入就可以了。就在一个月之后,火锅店又“栽”在了富硒土豆上。怎么回事儿呢?巴奴毛肚火锅位于北京的多家门店均宣传称,使用的“富硒土豆”产自中国马铃薯之都“乌兰察布”,在富硒土壤里种植,硒元素含量达0.09mg/kg。然而,一检测土豆里的硒含量,发现相差甚远。

据报道,在对巴奴毛肚火锅北京丽泽天街店、西单君太店、世纪金源店购买的“富硒土豆”进行送检后的检测结果显示,三家门店“富硒土豆”样品的硒含量分别为0.0078mg/kg、0.011mg/kg、0.0092mg/kg,都没有达到门店所宣称的0.09mg/kg标准。估算一下,有的相差十多倍,而且根据我国农业部发布的相关标准,富硒马铃薯的硒含量标准为0.015-0.150mg/kg,显然检测数值是没有达到这个标准的

。据未来网消息,有律师表示,依据检测结果来看,巴奴毛肚火锅的富硒土豆不仅未达到产品宣传标准,还不符合国家对富硒马铃薯的标准要求,涉及虚假宣传。

随后,巴奴毛肚火锅发布官方声明称,对富硒土豆进行下架处理,原因是“加工后的成品因浸泡出现了硒含量流失的情况,从而导致部分批次产品硒含量不达标。”到了4月中旬,以前的富硒土豆被换了个名字,叫做“乌兰察布土豆”,换名后的这种土豆在该火锅店继续售卖,其价格与分量都没变。

换了个名字,避开了争议,但商家依然要吸取教训,在市场推广营销的过程中,商家的每一种说法都要经得住在放大镜下的检验,民间有句话叫做“吹牛不上税”,但商家如果说大话,毁的是自己在市场上的口碑和形象,商家为此买单,损失的却是真金白银。

营销宣传越了界 商家被处罚

商家的损失不仅仅是市场份额,营销宣传越了界,商家还有可能受到市场监管部门的处罚。举个例子,某公司在网店上销售一款“糖果”,其商品页面宣传“1枚≈10杯酸奶≈100次卷腹运动”。这听上去也太神奇了吧,相信很多人乍一看,都会以为吃一片糖果,能达到进行100次卷腹运动的效果呢。可是这有科学依据吗?不仅如此,该公司销售的另外两款糖果,明明是普通食品,却宣称食品成分中包含“益生菌”“益生元”,暗示该糖果具有“保健”功能,能“调理肠道便秘”等等。事实上,杭州市余杭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明,该公司在上述宣传中使用的数据、统计资料等均没有表明出处,对其罚款14680元。

无独有偶,广州宝洁有限公司销售一款舒肤佳香皂,将没有充分科学论证的“去除99%细菌”进行突出的标注,被平顶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元。行政处罚决定书指出,该公司在该产品外包装的标注,属于对其产品功能作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,属欺骗、误导消费者。

为了销量“说大话” 商家是在饮鸩止渴!

给广大消费者提个建议,遇到那些自命不凡,有神奇功效的商品,在下单之前,您最好在心里先打上几个问号,耳朵根子太软,冲动消费,会有当“冤大头”的风险;而对商家来说,在做推广营销时也不能满嘴跑火车,商家说大话容易,但“闪了舌头”的滋味却并不好受,夸大其词,虚假宣传就是在饮鸩止渴;另外,相关职能部门也要做到常抓不懈,主动出击,为消费者当好把关人,市场上从来都不缺喜欢“抖机灵”的商家,只有更严密的监管和更严厉的处罚,才能让这些商家学会“好好说话”。

图文来源:央视网、上游新闻、中国食品安全报社、中国市场监管报、新京报、中国网、央广网、未来网、中国质量新闻网、潇湘晨报等

热门推荐

猜你喜欢